在北京大学遥感楼一间办公室里,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杜世宏老师,北京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杜世宏长期从事地理空间关系计算、时空数据智能理解等方面研究. 他认为,GIS发展应该以大数据为基,并深入理解人地系统关系.
杜世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 首先是基于自然语言空间关系地理智能理解. 他指出,在大数据时代,GIS综合管理系统我们常说大数据主要包含遥感数据、GIS数据、导航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基于坐标系统进行几何计算和分析. 但是,除了基于坐标系统数据外,还有很多社会感知数据,如文数据、数据、签到数据等,并不包含坐标,而是通过自然语言来表达位置. 因此,GIS综合管理系统在GIS发展中,需要将基于自然语言地理与基于坐标系统几何数据进行统一表达和分析。
其次,杜世宏教授关注是GIS几何数据和自然语言无缝关联. 现有GIS系统更注重地物几何形态和空间分布,而自然语言更注重知识表达和推理。然而,现有GIS软件系统和服务需要专业人才才能使用,不适合大众使用. 相比之下,文语言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使用. 因此,为了实现广泛地理服务,需要将GIS几何数据和自然语言进行无缝关联.
最后,杜世宏教授认为,GIS发展应面向更广泛人地系统,为没有GIS专业背景人提供地理服务. 他强调,大数据时代GIS面临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基于自然语言和文语言地理. 在《徐霞客游记》等文中,大量地理是通过自然语言和文语言来表达. 因此,为了实现地理统一表达和分析,GIS需要更加注重自然语言和文语言处理。
在采访中,杜世宏教授强调了GIS发展前瞻。他认为,GIS需要以大数据为基,深入理解人地系统关系,并将地理服务面向更广泛人群. 只有这样,GIS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错误和错别字已修改,只需。